走进广西岑溪樟木古街 穿越清末时代
2013年12月02日
广西岑溪市的樟木古街是一条颇有名气的古街道,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古村寨,它有古老的砖瓦木结构房屋,有几百年来流淌不尽的泉水,有安然静默的沧桑古墙……
一个周末的清晨,阳光灿烂,我们乘车来到了岑溪市探花村,在往玉林方向的岑罗二级公路左边上看到用“岑溪红”花岗石雕刻的“樟木古街”的路牌。我知道,樟木古街就要快到了。
樟木古街位于岑溪市东北部,初时叫长宁圩,当地人称樟木圩。古街由两街四巷组成,两街为肇福街和回龙街,四巷为叶京巷、盐阜巷、邓公庙巷和竹行巷,全长约1200米,宽2米~6米,共有店铺民居400多间。古街成型于明朝嘉靖年间,民国时期十分繁荣,为岑溪辖区内四大古圩镇之一。樟木古街现存的旧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造,全部为砖瓦、砖木结构,造型简朴,起伏交错,相依相融,是一份较为完整的非名贵历史文物。古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是高家大屋(已拆除)、“佑和隆”大宅和“福安堂”洋楼。
我们沿着一条不知是哪个年代铺起的青砖路上走,一直是静静地走着,似乎唯有这样,才能走进古街的心脏里,走进古街一路洗礼过来的岁月里。
我们刚走进古街不远的地方,便看到四位老人家在自家门前就着一把椅子放上本地的土烟,摆出一张长方形的桌子围坐在一起下起棋子来,老人们爽朗的笑声顿时在古街的巷子上荡漾开来。
这时,一幢古色古香的房屋进入视线,我不禁一阵惊喜,走过去与坐在门口的老人打声招呼,这古街里居住的多数是老人,我把我的用意告诉他们,善良的老人说:“随便你拍吧!”于是,我走进肇福街38号李家大屋。这是一间保存较好的屋子,进门一抬头就能看到一个韵味无穷的藻井,通透的三层小楼把阳光都收了进来,通过藻井洒在正厅里,便不显得局促了。二层开了大大的方格,做成回廊式的阁楼。三层便是装饰了诗词花鸟等各种题材雕塑的藻井,其中一首这么写: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操存如青天白日,威仪如丹凤祥麟。
我们来到古街的中央,往右拐的一个小巷里,樟木大水井就静候在那里,那么安静、那么清澈。它是古街的灵魂所在。
这眼流淌了几百年、从不枯竭的樟木大水井,据说它是岑溪市四大名水井之一。大井井口直径2.7米,深也是2.7米,井口地面距井水水面仅有27公分,取水方便。井内壁用大石砌成,泉水从井底涌出,井口周围用36块梯形大青石砌成圆形的井台,井台外环有排水沟,沟外有人行道。大井明净得像一面大大的圆镜,站在井旁边可以照出人的影子来。井水水源充足,清澈见底,可以看到从井底石缝里不断冒出来的小水珠和在井里嬉戏玩耍的鱼儿。据古街的村民介绍说,用这井水去泡茶、酿酒、味道特别的香醇;用这井水去煮食,饭菜不易馊,经常饮用大井泉水能延年益寿。还有在当年名传四方的樟木圩百合米粉就是用这井水去做的,米粉柔软滑爽可口,它是原来樟木圩的美食之一。现在的村民用大井水做出的豆腐酿,口感细腻和味道俱佳。我走到泉边,掬起一捧井水含到嘴里,这井水是那么冰凉与清甜,喝下去的井水使我感觉是那么温暖,又是那么的亲切,似乎前世的我,仿佛就是和村民们喝着这清澈的泉水成长、老去似的。
村里的人又告诉我,这大井的水冬暖夏凉,雨天不增,冬天不减。在当地有一个风俗习惯,每年大年初一,古街的人们就会来到大井去上香,同时挑回新年第一担井水,在这里是因为“水”代表“财”,在新年第一天把水担回家里,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给家里带来好运,财运畅通事事如意,生活也会过得有滋有味。现在人们都用上了自来水,到井上去挑“发财水”的习俗也将会渐行渐远了。樟木大井为古街居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用手去触摸着写满厚重历史的古街房屋的每扇墙,仿佛触摸到了几百年古街的经脉。当地居民为铭记大井恩德,樟木大井前面,专门立了一座高达约4米左右的碑塔供人们感念的恩泽。
这水井在静静地等着我们。在水井旁,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口古井与古街人的相依相伴、不离不弃、休戚与共。古街里的人们常在这里洗菜、洗衣服、涮锅、洗碗、洗头、磨刀……清冽的井水渗透到每一户人家、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仿佛没有这水井的水,就没有这个古街。数百年来每一个生活在古街里的人,从出生到老死,须臾离不开这汩汩不断的泉眼。井水在不停地流出,古街里的人繁衍了一代又一代,樟木大井和古街里的人,一起从古老,走进现代。古街的人们是勤劳的、智慧的,因为有那股泉在生生不息地流淌着,滋养着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因了这一口古井,古街将越来越年轻,越来越迷人。
据了解,今年岑溪市启动樟木古街改造重修工作,对古街实施保护改造工程。统一对所有房屋进行立面改造,重修古街地下排水设施,将屋舍之间如蛛网密布的电线深埋入地,并设立消火栓。
如今古街保护改造工程的前期工作已启动,等到古街改造工程完成之后,古街将会重放异彩,再现昔日的繁华。(来源:梧州日报 作者:卓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