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惬意三峡行

2013年12月09日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瞩目的浩大工程,当年在工程拦河截坝时,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当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我曾想,三峡大坝建成后,一定要去三峡大坝一睹它的风采。今年十一月,秋高气爽,我终于有机会随三峡旅游团前往长江三峡,其中,三峡水利枢纽是我们游玩的一个重要景点。

    三峡大坝旅游区,在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有三峡展览馆、坛子岭园区、185园区、近坝园区及截流纪念园5个园区,总面积15.28平方公里。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就在园区内,但游客是不能靠近的,在坛子岭园区上,可全景看见整个三峡大坝水利工程,在进入坛子岭园区时,安全检查很严格,和坐飞机的安检一样,包括旅游车进入园区也要进行严格的安检。

    一九五三年,毛泽东乘长江舰考察长江三峡,在听取介绍后,对着地图指出“在这个口子上卡起来”的设想。一九九四年三峡大坝正式动工。记得当时在三峡大坝开始准备修建时,全国各界人士对修筑大坝持不同的意见,当时中央电视台还针对各方观点进行了大讨论。最终认为利大于弊,决定修建三峡水利枢纽。二00三年三峡大坝初步建成并可以发电,实现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治水梦想。大坝既治水又发电,每天发电的收入高达一亿多元,每年防洪减灾功效可减少损失数百亿元。

    听了导游的讲解,我真正理解了修筑三峡大坝的重要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念园景区,有记录修建大坝开工时间的纪念石,有大坝合龙时的顶尖石,也叫“定江山石”,在截流时抛落江中不易冲走,以此分散江水的冲击力。有大型翻斗车、推土车等,车轮比人还高。还有用废钢料焊接成的雕像、龙口截流图等,纪念园在坝址下侧边,也是观看大坝泄洪的最佳位置。

    在坛子岭,我们居高临下,全方位鸟瞰三峡大坝。

    导游说,大坝泄洪的景象极其壮观。去年十月泄洪一次,昨天又泄洪一次,泄洪景象难得一见,可惜我们没赶上。

    为了在修建大坝时方便运输通行,在大坝下游2000米处修建了西陵峡大桥,大桥是一座悬吊索拉桥,全长1180米,就两条悬吊钢索造价2亿元,整桥造价高达10亿元,也算成本较高的一座大桥,远远望去,大桥蔚为壮观。

    我们离开三峡大坝,穿过西陵峡大桥,沿着西陵峡的山间公路穿行,汽车穿过多条隧道向西陵峡下游行进,据资料介绍,在通往三峡坝的公路上,到处是花岗岩石,当时修建公路相当困难,而且隧道多,成本极高,据说有一条长28公里的公路,修建花费就高达数十亿元,可想而知,当年修建时的艰辛。

    汽车行进在西陵峡的山顶公路上,只见对面山顶有零星几户人家,这就是所谓的“三峡人家”。几百米的山脚下是静静流淌的长江水,三峡大坝的建成,使曾经的“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那种滩险浪急的景象得以化解,当年杜甫所写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交通状况已彻底改观。如今五千吨级的轮船可直上重庆。

    导游提醒我们,对面山上的景观是毛公山,对面高耸入云的山顶起伏的轮廓线,好像一个人仰卧在高山之巅;其头发、额头、眉眼、鼻嘴、中山装衣领等都清晰可见,惟妙惟肖。山岩原名为“黄牛岩”,当地人发现这个景观极像一代伟人毛泽东,便把它改名为“毛公山”,以此致敬毛泽东。

    一九五六年,毛泽东同志在武汉横渡长江时,念念不忘修建三峡大坝,他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欣然写下“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豪言壮语。如今他的梦想已经成为了现实。(来源:梧州日报 作者:蓝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