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索菲亚教堂:听钟声悠扬 看白鸽飞翔
2014年01月13日
说到哈尔滨的城市标志,一个是久负盛名的中华名街之一的中央大街,另外一处就是驰名中外的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的砖石结构教堂建于1932年。1996年11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圣索菲亚教堂修复并更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
此前,也听说过这个教堂,但看着眼前耸立着高大的教堂,我还是被它的建筑所吸引。索菲亚教堂比想象中的要厚重得多,更具恢宏气势和浓厚的文化气息。
整个教堂外表富丽典雅,气度颇为不凡 。大堂顶上是绿色的拜占庭式球状尖顶,四个附阁的楼顶略矮,是俄罗斯特色的帐篷式尖顶。教堂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在碧蓝的天空映衬下,高耸入云的金色十字架与红砖绿顶相辉映,更加显示出教堂主体的巍峨气势。靠近大街的一侧,是一条钢制的长廊,与休闲椅、绿地一起,营造出一个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的教堂广场。成群的鸽子,在教堂周围盘旋,给古老的教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新的活力,生生不息的鸽子,仿佛述说着“永恒”二字。高耸的十字架下那自由的鸽子,忽飞忽降,在繁华的闹市中给人们一种宁静的感觉。
教堂内部的设施大多已经破坏,现在仍然可以看到保留下来的美丽的吊灯和木制地板,除此就是破损的墙壁和修复的壁画了。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现存的教堂中最著名的一座,无疑也是最精美的一座。由于东正教在国内信徒稀少,现在作为教堂的功能已经废弃,现在内部改建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展出哈尔滨自建市以来各个时代、各种风格的建筑代表作品。
索菲亚教堂由俄国建筑师克亚西科夫主持设计。样体为砖石结构,建筑平面呈希腊十字方式布置。整个教堂分成四层,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公元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也侵入了哈尔滨。沙俄为了稳定远离家乡士兵的军心,于1907年破土动工建造圣索非亚教堂,当年一座全木结构的教堂落成,用作该步兵师的随军教堂。1923年9月27日,圣索非亚教堂举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礼,经过长达9年的精心施工,一座富丽堂皇,典雅超俗的建筑精品竣工落成。
在文化大革命年代,索菲亚教堂这座曾经满载历时见证的文化遗产,也遭到了无情的洗劫,使教堂主体伤痕累累,七座乐钟全部遗失,六处十字架全部被拉倒,教堂面目全非,人去楼空。文革后,这座精美独特、宏伟壮观的大教堂再次受到人们对它的关注。修复后的索菲亚教堂,又以崭新的面貌,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沧桑过后,索菲亚教堂再次向人们展现了她的美丽和魅力。
走出光线幽暗的索菲亚教堂,冬日的阳光虽不刺眼,但晃得我还是一时没睁开眼,从历史回到现实,还是需要一个心理缓冲的。看着身边的教堂,仿佛逝去的岁月再次回到眼前。历史,给了民族沉重的灾难,但同时也给华夏大地带来了不同国度、民族的文化痕迹!
天空下,成群的白鸽在索菲亚教堂的周围盘旋,悠扬的钟声在耳边久久回荡……(来源:搜狐旅游 作者:春歌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