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游广西梧州市:谢村古韵今犹在

2014年07月08日

    在广西梧州市所辖的岑溪市归义镇,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古城,它就是谢村古城。

    谢村古城地处岑溪往广东罗定的岑罗二级公路边,离岑溪市区约五六公里。由于当年是姓谢的人家最先来到这里居住,因而取名“谢村”。

    据史料记载,清朝顺治九年即公元1652年,岑溪被明代残余势力攻占,当时的地方势力也乘机四起,岑溪县城一片混乱,清朝治吏只好撤出岑溪县城,走避谢村,并参照县城的式样在谢村修筑一座城池,作为躲避叛军而建的临时办公地方。东南西北各建一个城门,城门高两层,安装上厚实的大门,二层是阁楼,供守卫放哨的军士使用。城门的四周均筑土墙,墙外有上百米宽的水塘作为护城河。

    如今走进村中,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城门依然引人注目。凹凸不平的青砖虽已残破不堪,但那些近80厘米厚度的墙体还是让人惊叹不已。四个城门的造型各不相同,高低不一,其中东门最高,西门最具特色,南门较低。东门对联:“东迎旭日西接商贾,南靠来龙北朝江”。南门对联:“美俗流传百世;享风继续千秋。” 西门对联;“春夏秋冬出入恒曲斯道;士农工贾往来咸进是门。”从对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当年谢村古城里的商贾云集,交易无比兴隆的景象。

    过去进出古城这四个城门是十分讲究的,南门是一个来龙门,又是一个迎客门,达官贵人来到从南门进入;一般客人都是从西门入,东门出;举办白事只能从西门出,不能从其他任何门出去。不过这些规矩,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进步,已经逐渐消失。

    谢村古城里,一条条用青砖和石板铺就的狭长小巷纵横交错,小巷两边是高低不一的清代民居建筑。屋檐上的雕梁画栋,或山水、或飞禽,十分精美。屋内和门前长满的青苔杂草,尽显沧桑。行走在古城里,让人仿佛有穿越时空的感觉。据谢村的老人介绍,古城里原先店铺林立,有米铺、茶行、杂货店、药材铺、布匹行等,还有戏台。在街道上来往的人们摩肩接踵。以前的盗贼是不敢进入古城的,因为城里有多道闸门,关闭闸门后盗贼就成了“瓮中之鳖”。现在古城里闸门没有了,只剩下厚厚的残墙破壁任由风吹雨打。狭窄的街道两旁也大多人去楼空,铺面紧锁,不复往日繁华。

    到谢村古城游玩,高大夫庙是一个不能不去看的地方,此庙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至今还保存完好,它是为清代高姓族人所建的。

    进入高大夫庙之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座建筑,这是一座青砖灰瓦的建筑,门前一对石狮子威武不屈地守着大门,门额上书“高大夫庙”,左右楹联“官声传两浙,文献重三江”,更显示出高姓家族是一个崇尚文化、尊崇读书的书香门第。

    走进庙里,即可见四周青砖墙壁,约有10米高,墙上张贴着高姓入岑、渐成岑溪名门望族的历史,还有出自这里的历史名人:清朝三品官员两浙盐运使高熊徵、抗日时期在南京保卫战中为国捐躯的抗日名将高志嵩、当代理论物理学家、激光物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等人的事迹介绍。由此又可以看出,谢村古城曾经人才辈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了解,高大夫庙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其建筑结构属典型的清代岭南地区庙宇建筑,清末重修,坐南向北,四进一坪地,三天井三开间,硬山顶,青砖青瓦,抬梁穿斗式建筑,正、垂脊灰塑博古、卷草翘角,螭吻、花鸟、木刻雕花檐板,保存部分壁画,烧陶滴水缸瓦当。它历经了三个朝代,其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2011年11月,岑溪市政府把高大夫庙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整修过。

    谢村除了高大夫庙外,还有三圣庙、高致嵩将军故居等清末及民国时期建筑物。当你游了高大夫庙之后,你可别忘去看看张岳祖祠,再听听高氏族人讲讲张岳祖等等一些历史和人物故事,就会对谢村的古建筑和故人有更深的了解。

    在谢村里游赏,那些具有岭南特色的清代建筑群、纯朴的乡村人家,还有村里美丽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