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神奇传说的广西梧州珠投岭
2014年10月16日
在广西梧州巿河东中心城区的北面,有一个山岭叫珠投岭。它背靠北山公园,面向桂江河畔。梧州著名的北宋古迹龙母庙坐落在它的北面,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坐落在它的南面,而名扬桂东南建于1933年的佛教圣地西竺园就坐落在山顶。
深秋的一天,我们来到这里游玩。一位老者告诉我们,珠投岭的得名,有着一段美丽而神奇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梧州的鸳鸯江畔白鹤山下,有一对父子靠打渔为生。那年农历六月十六晚,那后生哥月夜吹箫的悠扬笛声,竟招引从鹤岗飞来的一只白鹤在上空盘旋,尔后一连几晚如此。不巧一晚来听箫的白鹤被大渔霸用箭射伤,正好跌落在那后生船上。后生忙救下白鹤,两父子精心为白鹤养护调理待其伤愈后才放归。
两个月后的农历八月十五,那后生一为思念白鹤,二为寻求民间传说的“鹤顶红宝珠”,竟冒险夜登鹤岗。好不容易上到岗顶,歇息间遇见南极仙翁的仙鹤十姐妹,方知昔日救护的白鹤云彩,正是最小的十妹,经众仙女撮合,当晚,渔家阿哥与白鹤云彩成了亲。
次日,渔家阿哥与白鹤云彩共披一件仙羽衣,带着鹤顶红宝珠回到船上,见过老父,叙述了事情经过,方知离家一晚竟有三年。
此后,每到晚上,白鹤云彩用红宝珠作诱饵,让众渔家撒网捕鱼,一连十几晚收获喜人。
谁知,此事被大渔霸探知,他顿起邪念意欲霸占,竟乘渔家阿哥挑鱼到鱼铺交售时,强行监禁后生并放话要拿宝珠换人。老父无奈,只好把宝珠送来。但是大渔霸仍耍赖不放人,声称还要仙羽衣才成。
白鹤云彩决计惩治大渔霸,她携羽衣而至。大渔霸抢过仙羽衣即穿在身上,岂料仙羽衣却带着他飘上半空。渔霸家人急找鹤仙及渔家阿哥两父子求救,他们已不知去向。
话说飘在空中的大渔霸,受不了藏在怀里的红宝珠发烫而将红宝珠丢掉,自己却摔了下来沉入了桂江。红宝珠落在桂江河畔化为了一座山岭,后人就将它称为“珠投岭”。
清末民初,珠投岭还是一片“乱岗”、“荒岭” 。一批批从东南沿海一带溯江而上的逃荒难民,在这里依山沿坡搭建竹木结构的棚舍栖身,并与当地人通婚,几经繁衍生息,开枝散叶,非常繁荣,民居群颇具规模。
1924年11月30日,珠投岭24号商铺失火,时值东北风大作,火势蔓延入城烧毁4709间商铺,烧去全市7/10主要房屋。广西省绥靖会办的黄绍竑认为这次火灾如此惨烈,除风高物燥之外,街道狭窄,施救不便,也是主要的原因。因此,他提议把全市街道加宽,火烧区域如此,其它区域也一律重新改造。赞成者均自动照办,不愿意的就派兵强制执行。梧州市商埠局决定“拆城筑路,挖山填塘”,将五大城门和城墙全部拆除,扩大城区面积,用城砖砌筑地下水渠、铺砌街道马路。其中一部分城砖就铺砌在珠投岭的上山道路。
如今,梧州市的岗岭路、桂林路和百花路在珠投岭傍山而建。沿着岗岭路拾级而上,二、三米宽阔的台阶,有一种古韵的风格。从城墙古砖磨损的程度,令人依稀看到昔日梧州的繁荣。一条弯曲、婉延而上的古台阶,直通往山顶的佛教圣地西竺园。
攀登在古城墙砖铺设的小路上,还可以看到一种梧州特色的路名:岗岭路一级、岗岭路二级、岗岭路三级、岗岭路四级......,这种以级来命名道路,估计在全国不会多见。
为何梧州岗岭路名会有“级”?一位街坊老伯向我们解释:因为珠投岭是一个山岭,人们从山脚到山腰、山顶,沿着山坡盖房子,就像是楼梯一样一级一级地建造上去。为了方便记忆与管理,就以级来区分道路。
由于珠投岭周边的民居都是依山而建,而且大多是私人的房子,所以建筑质量上不是很牢固,历经多年风吹雨打,不少已经很破败,有的地段有时还会出现地质灾害。据说,政府已经规划进行统筹整治,居民也将陆续搬迁。不久的将来,这里的面貌将焕然一新,古老的街巷将成为人们的记忆。但是,珠投岭神奇的传说还会在梧州的人们中口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