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寻找广西最早的会馆——梧州粤东会馆

2014年10月23日

    会馆的兴起大约是在唐宋时期,主要是为了便于身在异乡的同乡人联络、驻脚和对外办事而兴建的。广东简称“粤”,在广西一些城镇,历史上也曾建立有广东商人建造的粤东会馆。如今这些历尽沧桑的建筑,有的还保留下来,有的已经消失。梧州的粤东会馆建有两座,一个在龙圩区的龙圩镇,即原来的苍梧粤东会馆,目前还保留完好;另一个在万秀区的五坊路,即原来的梧州粤东会馆,早在70多年前就已消失。而说起来,龙圩区的粤东会馆是广西最早建立的会馆,万秀区的粤东会馆则是当年广西最大的粤东会馆呢!

当年的梧州粤东会馆

    梧州地处浔江、桂江、西江的汇合之处,上通大西南,下达粤、港、澳,因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水运优势,一直是商贾云集的内陆繁华通商口岸。因此,湖广(湖北、湖南)和三江两浙[江南、江北(江苏、安徽)、江西、东浙江、西浙江]等许多地方,特别是广东等地的商贾经常往来于梧州,并建有各自的会馆。在这些会馆中,有一个规模较大,建造考究,装饰华丽,气势宏伟的粤东会馆,这就是坐落在如今万秀区五坊路小学校址的粤东会馆。

    这个粤东会馆建于何时无从考究,据史料记载,十八世纪初已有该会馆。清朝咸丰七年(1858年),会馆毁于一场大火。同治十三年(1878年),在梧州做生意的广东商人向全省发出捐款重建梧州粤东会馆倡议书,很快募集到四万两银,其中三万五千两银用于重建会馆,三千两银用于竣工庆典仪式。

    会馆建筑布局严谨,建造考究,装饰华丽,气势宏伟,门前建有戏台。会馆的守护神为关帝,每年关帝诞,会馆都举办庙会,会员们纷纷前来拜祭。会馆负责人为会长,另还设立有一个由20名有名望的广东商人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其职责是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要求入会的广东商人必须遵守并讲究商业信誉,买卖公平,取信于民,违者处罚。会馆有600多名会员,根据不同行业的会员,会员每年要交纳5个铜钱至6两银的会费。当铺、丝绸店、银号、盐行(半官方)、航运等行业会员交4至6两银,药店、粮店、柴火店等行业会员交5个铜钱至3两银。会馆每年收到的会费约3000两银。其中,1200两银用来举行每月一次的聚餐,其余用于会馆维护、支付会长及雇员的工资。会员有权在任何时候因任何事提出召开会议。如果会员间出现纠纷,提出开会的一方要向会馆支付200个铜钱,会长和咨询委员会直接开会裁决。如果裁决不接受,会长就将案件移交县衙门处理。

    不幸的是,抗战时期,梧州大批建筑和民房遭受日机狂轰滥炸,这个粤东会馆也不能幸免。1950年在该址开办了宁远中学,1953年宁远中学迁至现在的阜民路。9月,由市工商联筹资在该址创办了私立建设小学。1955年秋,私立建设小学改为公办,易名为五坊路小学,沿用至今。

坐落在梧州市龙圩区的原苍梧粤东会馆

    坐落于现在龙圩区龙圩镇的粤东会馆,据清乾隆五十三年《重修粤东会馆碑记》记载,其前身为关夫子祠堂,清康熙53年(1714年),“更祠为会馆”。 到了乾隆53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扩建工程。“拓旧基辟新局”,形成了今天所看见的建筑规模。

    这个会馆总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建筑物由前、中、后三座和更楼组成(更楼及附属建筑已毁),为后殿式结构。中间由4根大木柱和2根石柱支撑,栋梁以铁力木相吻合,雕梁画栋,檐梁饰以浮雕图案,艺术上刀笔细致工巧,玻璃瓦当,飞檐凤角,古朴华丽。会馆墙壁镶嵌有《重建粤东会馆碑记》石碑,记述当时两广交流简况、有关行业及商号。

    这个粤东会馆,对研究当时的政治、历史、经济民情风俗以及古代文化艺术、建筑艺术具有较高的价值。1987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修复,会馆基本恢复原貌,于1999年5月对外开放。

    前往龙圩区龙圩镇的粤东会馆游览,可在市内乘坐48、49、302、307路公交车通达,免门票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