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游梧州白鹤观
2014年12月04日
梧州白鹤观,是目前广西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宫观,被列为广西文物保护单位。初冬时分,我们慕名前往游览。
梧州白鹤观坐落在市区鸳鸯江畔的白鹤山(又称珠山)南麓,这里山峰郁郁葱葱,襟三江带五岭,含龙岭之仙气,挹江上之清芬,遥迎旭日升起,俯送水出东门。
白鹤观现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始建于唐开元年间中期(725年前后),已经历了一千二百多年的风雨沧桑。相传当时一对仙鹤突然飞临白鹤岗,它们落地之后变成了一位仙翁和仙童,于是就在这里筑观修道。据乾隆年间的广西通史记载,唐咸通年间中期(867年前后),郑畋以翰林承旨学士谪苍梧太守,在这里增修观宇,临江建书阁。此后,康熙年间曾重修,光绪九年(1883)又重修,2001年再重修。
据说,白鹤观的取名与背后白鹤山顶的鹤岗传说有关。相传白鹤山因山青水秀,郁郁葱葱,引来无数白鹤,晨曦初露时在这里逗留嬉戏,晚霞升起时乘着彩云而归。当朝阳刚从西江浮起,河上晨雾未消,隔江相望,窈窕多姿的白鹤山,宛如一个静卧云雾中的仙女。当夕阳西照,霞光把白鹤山的倒影投在碧绿明亮的桂江,就像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对镜梳妆。因此,白鹤山的“鹤岗返照”成了梧州古八景之一。如今,每年梧州人还能在白鹤观对开的河面上看到白鹭从这里飞过。可见,梧州是龙游鹤飞之地。
白鹤观的古代建筑由牌坊、广场、三清宝殿等组成,保存基本完整。牌坊两侧所立的两尊灰雕神兽,人称麒麟,龙头、鹿角、狮尾、牛蹄,遍身火焰纹,象征着吉祥富贵,每逢它出现时,就预示着国泰民安。这对麒麟,左雄右雌;麒为雄,麟为雌。这个牌坊,据说是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大学公园”的牌坊。1925年,五卅运动一周年纪念日,梧州人在白鹤观背后珠山上的英国领事署前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所有在英领事署工作的华人全都辞职,没有华人,英国人连挑水做饭都成了问题。英驻梧领事被迫乘英军舰退回香港,再也没有回来。领事署就荒芜起来了。1928年底,广西省府主席黄绍竑在广州与英驻广州总领事毕约翰达成协议:给回英房屋建筑费2.5万港元,将英在梧领事署交回广西。收回领事署建筑后,这里就建起了河滨公园。
白鹤观门楼正门有两尊守护神,左边手执铁锤的是秦琼,右边手执斧头的是尉迟敬德。雕梁画栋的门楼上有“麒麟送子”等雕花,屋脊上雕刻了双龙鱼戏珠,屋顶前方左右两边有日神和月神。这也是中国古建筑的一种固定形式。门楼内墙上方是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山水画,内容有莲年有鱼、瑶池集庆、群仙拱寿、八仙仰寿等。
这里的建筑物有些风化剥落,墙壁图案和石柱上的对联字迹仍依稀可辨,可见当年的盛况。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砖木结构,清水墙,板筒瓦面,庄严肃穆,极具南方建筑风格特色。墙壁灰雕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观内设有“三清宝殿”、“白鹤殿”、“三界殿”。主殿为“三清宝殿”,供奉的是道教三位最高之神——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主殿两条石柱上刻有楷书对联,上联为“莲座浑圆光一轮朗澈鸳江月”,下联为“桂宫凝瑞霭五月平分鹤岭云”。“白鹤殿”供奉的是白鹤真君,民间传说他是白鹤的化身,因羡慕鸳鸯江的秀丽景色,幽居于此修炼传道,不断探求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三界殿”供奉的是三界圣爷。白鹤观一年四季,香火旺盛,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朝拜观光。
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起,总督韩雍开始在此设立书院;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知府钟禄分别在梧州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办义学,西边的叫绿漪,就设在白鹤观。
梧州白鹤观内珍藏有明朝大石龟,它打造于明成化六年(1470),石龟长3.3米,宽1.8米,高1.2,重11.56吨,是广西目前发现的最大石龟之一。另外还藏有由唐末时期华山道士陈抟在梧州冰井寺撰写的“寿”字,该字一气呵成,笔力遒劲,陈抟传世墨迹不多,故此字极为珍贵。1975年,梧州市博物馆将“寿”字碑运回馆内收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白鹤观“寿”字碑是仿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