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分三类:一为“报得通”,系指诸佛菩萨、天人、各种神鬼的神通,皆依各自的果报自然感得;二为“修得通”,系指三乘圣者,从戒、定、慧三学的修持之中所得的六通,以及外道仙人从世间禅定的修持之中所得的五通;三为“术得通”,指由变化而出的神通,系三乘圣者以其神通之力所变现的种种神通。
在一切凡圣的神通之中,以佛的神通最为究竟。佛陀虽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世尊,也有三种不能办到的事,即一不能度无缘众生,二不能令众生界空,三不能灭众生定业。由此可见,即使是最究竟的神通,也有其局限性。
佛教认为神通不敌智慧。最著名的公案莫过于佛陀的两大弟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与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斗法的故事。《增一阿含经》记载舍利弗和目犍连分别从祇洹精舍出发去见佛陀,目犍连发现比自己晚动身的舍利弗竟然先到了佛陀的身边,认为是自己的神足通退失了。佛陀告诉他:“汝不于神足有退。但舍利弗所入神足三昧之法,汝所不解。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智慧无有量,心得自在。”
以智慧驾驭神通,定慧等持,才是佛教的究竟法门。修习禅定可以启发智慧,也可以引发神通。若无智慧,执着妄求神通,则易生祸害。有人误以为只要开悟就可以得到神通,甚至为了得到神通而去修习禅定,都是违背佛教根本教义的。神通不能离开禅定与智慧而单独存在,也会因贪、嗔、痴三毒及破戒因缘而失去。神通是不究竟的,既不是佛法的根本目的,也不是检验修行的判据,仅仅是修行过程中的副产品,既不可恃,也不必执。
佛教认为神通不昧业力。即使是成佛之后的释迦世尊,具足圆满的十通,也不能免除自己的定业,仍要受先世业因所带来的十种烦恼果报。《增一阿含经》记载了目犍连被梵志以瓦石打杀,“骨肉烂尽,酷痛苦恼,不可称计”,舍利弗问他为何不以神足而避,目犍连回答说:“我本所造行极为深重,要索受报,终不可避,非是空中而受此报。”在因果的支配下,众生的生死祸福都由自身的善恶业力决定,无可逃避。神通的功用虽大,却不能破坏因果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