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们听完杨森和彭斯的故事,虽然不一样,但实质是一样的。
[纪连海]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不管是别人的妈妈还是自己的妈妈,都是老人,作为晚辈孝敬长辈,我觉得太正常了,当然杨森的故事比较特殊在哪儿呢?实际上在他照顾这个孤寡老人支妈妈的时候,如果他退役了,他不照顾,部队还会给支妈妈派新的儿子。对于这一点来说,两人这么多年已经结下深厚的感情,其实在这个时候,支妈妈已经离不开杨森,所以就出现这种场景。如果没有杨森,那我想支妈妈活到现在90多岁了,那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因为支妈妈能活这么大,作为杨森也感到特别欣慰。按照中国过去来讲,这就叫做积德,这就叫做行善。什么叫玉德人物?这就是玉德人物,把人家的妈妈当做自己的妈妈来看待。
[纪连海]其实支妈妈自己就没有儿子,她就不是妈妈,把一位孤寡老人当做自己的妈妈来看待,这一点让我们很多人感动。小悦悦事件以后,很多人说是不是中华民族道德沦丧?远远不是这样。中华民族其实是一个特别善于检讨的民族,当一个小悦悦事件以后,不是说中华民族这个文化传承就堕落下去了,这极大触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神经,我们在那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中华民族是一个很容易反思的民族。但是面对这样的先进,比如面对彭斯和杨森的事迹,我们可能就觉得挺好的,我也应该这样做,那网上就没了。作为他们来讲也没有觉得做这些事有什么高尚。所以我们在宣传的时候,你怎么去宣传?我都觉得要是我的妈妈需要我的时候我也会毫不犹豫这样去做,当邻居出现这种事情的时候,那你能够不伸手吗?肯定会伸手,这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一种演变流传,中华民族就特别内敛,对于这样的英雄不会去夸耀,读了报纸感动一会儿,明天又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对于小悦悦事件,我们就会长久沉思。再加上杭州,那一双手就托住了不小心掉下来的孩子。其实我们长久被他们打动,而打动的时候,我们不会天天挂在嘴边上,而挂在嘴边上的永远是自责的东西。所以从这点来讲,中华民族的道德不但没有滑坡,反而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我们都可以说,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准一直是世界最好的。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小悦悦事件,我们前段时间曾请到了搭救小悦悦的陈阿婆。包括今天请到两位孝子,我们都是非常荣幸的把他们请到这里,把他们先进事迹和高尚的德行通过我们这个平台传播给天下的网友们,让大家能够把中国最古朴、最应该能够传承下来的东西能够推广开、传承开。
[纪连海]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位大学教授的一段话,陈阿婆为什么会搭救小悦悦?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没有受过教育,没有受过小学、中学、大学教育,所以保持了那种基本的善良。他这么说。如果她没有受到教育的话,这不是我们人民解放军教育出来的孩子?那个不是在中国受到小学、中学的教育,在美国受到大学教育的孩子?我们可以说陈阿婆没有受到教育,那这个人不是七八十岁,这个人绝对八五后。所以我们以偏概全,当一发生什么事的时候,一下子就从这个极端走向那个极端,就走向死胡同,就钻牛角尖,这样太不对了。从陈阿婆到杨森,到彭斯,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阶梯是什么阶梯?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玉德式的人物,这跟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没有关系,中华民族传承的是耳濡目染,而不是光凭学校的教育,是五千年来你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在教育着你,他们都感动着我们。如果我们更多的宣传这样的人物,宣传这样人物的英雄事迹,可能很普通,如果每一个人都这样去做的话,我想那我们的传承就会让世界看到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教育问题,我们在中学都上过德育课,正像您所说的,人的德行是高尚还是不高尚,跟他受什么样的教育,上过什么样的课,其实和知识是两码事,是没有关系的,这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我是个什么样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曾经学过24孝,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应该怎么怎么样,这不是在课堂上能够学到的东西,孝其实也是人的一个本性。
[纪连海]整个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如果你接触周边的人都是好人,那你就很难做坏事。所以从彭斯的故事来讲,都快接近九零后了。在那样一个社会里,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能更多的注重的是经济的发展,就把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可能会少,但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学校。要说教育,我想身边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包括小悦悦,她就是我们的老师,你不妨把小悦悦算作一个考官,在那次考试中,有的人没及格而已。但是18个人没及格,第19个人来及格了,那后边所有人就没有再考试的余地了,因为考试结束了。所以我们看到的是18:1,其实不一定是这样的。
[主持人]比如说今天我们来到现场的这两位孝子,不是经过那样的考试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他们每一个人都经过自己的人生的考试,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了,只是我们发现了他。可能通过我们网络看节目的朋友也是这样的孝子,也是在某些方面做的非常出色的人,可能我们的媒体没有发现他们。
[纪连海]这是什么问题呢?我们的媒体有时候关注不到,中华民族又特别内敛,如果不是一个特别偶然的原因,谁知道杨森做了17年。你做了这件事会听听博客说我照顾一个孤寡老人。我们再做另外一档事,就是1+1工程,那么多人捐助,那一定会留姓名吗。我们中华民族不是那样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给人的感觉说中华民族的素质在滑坡,因为做好事不留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留了名,现在之所以我们会捧他们我们觉得他们是玉德人物,是因为他们偶然的机会被我们发现。比如彭斯这件事,他是7月22号做的手术,紧接着就是7.23,整个全国都在谴责别的,那这个英雄被我们忽视了。直到9月,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才被人发现,所以我们要仔细去想,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现在是一个网络社会、微博社会,其实我们有很多种手段,你可能自己没有干一些特别重大的事件,但是如果你看到别人看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不妨拍了照片,发个微博,把他的事情用三言两语,加上标点符号,140字以里说一下。那这样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当正面人物宣传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在小悦悦考试面前没有及格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主持人]我们确实要有一个发现的眼睛,如果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肯定就会把这些事情传播出去。那彭斯,你的朋友怎么评价你这个孝举?
[彭斯]他们都夸奖我说你做的不错,你让我们非常感动,确实社会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榜样,所以他们都很支持我、很关心我,也关心我的家庭,所以很感谢他们。
[主持人]其实你作为80后的代表,教会了我们该如何行孝,可能现在有的学校会开展一些活动,比如今天回家每人回家给爸爸妈妈洗次脚,留一个作业。那小朋友说我十几岁,从来没有给爸爸妈妈洗脚,然后我回去就干,爸爸妈妈很高兴,老师回去还表扬。这看似觉得孩子得到了锻炼,学校也完成了相应的教育任务,家长也觉得我孩子真不错,我天天棚着他,他还能给我洗次脚。但是如果我们把他们这两位行动看成是很常态的行动,那不会有这种作业留下去,家长和孩子们也不会有这样的感慨。
[纪连海]说到洗脚的问题,我倒有点自己的感慨。其实培养小孩洗脚,不能说错,但是我个人觉得,其实人都是子女,人也都是父母,与其让自己三五岁、十来岁的儿子女孩给我们自己洗脚,其实我们才多大,用不着,那还不如你给你的爸爸妈妈洗个脚,那个时候孩子就会看到,说原来做女儿、做儿子是这样做的,这样不经意间。我想彭斯肯定生活在一个特别好的家庭,为什么?如果不是说他的父母在赡养他父母的父母,几十年不离不弃。如果彭斯父母不是这样,那我想彭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彭斯]是。我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让我把他们送给我爷爷奶奶的礼物送到家里。就是逢年过节我们不会忘记他们,让你也感受一下这种孝顺。
[主持人]孝这个字在最老的说文说,孝就是善侍父母者,就是对自己父母好这样一个原始的解释,这可能也是我们孝道的核心。彭斯说,他小时候就有这样的教育经历,家长确实进行言传身教。那杨森你呢?你从小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导致你17年一直坚持孝顺一个不是自己父母的老人。
[杨森]刚才纪老师说言传身教,我深有体会。因为我父母走的比较早,我小时候因为家里姊妹比较多,农村条件比较辛苦,所以我父母为了养我们,他就希望每一个孩子都不落在别人后面,所以他们很辛苦的教育我们。但是我父母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教育我们。我记得小时候,我妈妈当时做一个小买卖,我跟着她去。她给我讲一个小故事,一个儿媳妇对婆婆不好,用半个碗给婆婆吃饭,等婆婆死了以后,他妈妈要扔,然后她的儿子说妈妈你别扔,等你老了我用这个碗给你吃饭。我的孩子我从来没有说你对奶奶怎么样。老人吃饭后要吃药,有一天我的小孩就拿着手过来说奶奶吃药,我当时责怪孩子,奶奶的药别动,因为他太小,拿差了怎么办。结果他小手伸开,四种药一样不差,然后老人吃饭以后的药我就不管了,他会去拿。看见老人下床,他就会把拖鞋摆好,把拐棍给奶奶拿。他才4岁,他从小就知道怎么孝顺老人。从幼儿园回来,就会喊一声奶奶我回来了。因为他习惯性,因为我习惯性进门,不管家里有什么人,我先给老人打声招呼,让老人放心,否则她老惦记着。就是自身的一些行为,无意中就影响了孩子。
[纪连海]所以杨森认别人的妈当自己的妈,咱自己说实话不亏,要不然你的孩子,在这个社会,指不定什么样。不但你不亏,你儿子也不亏,将来你儿子还会有孩子,他的孩子也会看到原来我爸爸是这样一个人。这样整个家庭的生活,几百年的生活就因此而奠定了。最起码咱们这个孩子在学校里,分好说,但是咱这孩子成才了,别说成人,人都会做,但是做好人、做人才太难了,所以杨森就是自己的一个榜样,是自己家人的一个榜样。包括彭斯,其实他不是在教育我们,更多的是在教育自己的后代,让别人会羡慕,人家的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好,是因为爹当的好。
[主持人]您最初说经济发展了,有的言论会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眼里的钱可能占了主要,德行慢慢就往后退了。无论是孝道也好,还是其他的高素质也好,其实跟你有多少财富没有关系,就是从小的家长言传身教,之后可能会飞黄腾达,但是你会依然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即使你小时候没有受到很好的言传身教,长大了,可能经济实力不行,但是我这方面做的不到位比比皆是,所以经济和道德不是挂钩的,您觉得呢?
[纪连海]经济和道德未必挂钩。比如当初他生活环境很差的时候,支妈妈和他,他也帮助不了更多的钱。其实2009年本身就是经济危机冲击,所以工作不好找也是正常的。在这种环境下,你看人家生活的富裕吗?不富裕,但是他的心是富裕的。那再反观,说一个人要过世了,临死之前要把财产分四份,结果人脑袋打出狗脑袋,让我们看到天下最大的故事。这个是香港特别有名的一个故事,但是我们看到,跟钱真的没有什么关系。像杨森、彭斯这样的生活,他的心灵就是富裕的,他的生活就是充实的,因为自己做了应该做的事,结果换来的是别人的掌声,换来的是别人的鲜花,换来的是别人的尊重,何乐而不为呢。
[主持人]我说这些是因为网上有一些言论,说杨森这么多年,是不是图老人的财产,现在北京房子这么贵,有这样一些言论。
[杨森]不光网上有人说,也有身边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这种情况,也有这种误解。老人是一个五保户,也有人提出老人给我留了一百万,老人有个四合院。我说老人一是五保户,二是她吃低保。如果她有房有钱,那肯定不符合五保户的规定。唯一一间房间,2005年拆迁,没有再分配,老人一直跟着我。所以每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每个人都有出发点,但是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不同。说俗一点,我父母走的早,我没有尽孝的机会,那上天眷顾我给我一个妈,那我就拿她当我自己的父母来孝敬。那你孝敬你父母,你还有什么要图吗?没得图,那是义务。
[纪连海]孝敬父母不需要理由。让我想起了孝这个字,孝上面是老人的老,真老了,所以就去掉半边。那谁来支撑老人的生活呢?底下是一个子。任何一个老人都应该有这样一个儿子,你怎么做的时候你就想想吧,早晚这个子也会往上走,将来你老了,你对别人不孝,别人就会对你不孝。我觉得这个社会可能太浮躁了,我们看的可能太快太多,如果我们踏踏实实的都像,不管彭斯、杨森怎么想的,只要他孝顺父母了,都不需要讨论。杨森17年孝敬父母,即使有可图,也应该的。
[主持人]谁有这样的疑问,那你连续照顾孤寡老人17年试一试,这个中的辛苦只有杨森自己知道。
[纪连海]所以我们少一些怀疑,多一些敬佩,少一些犹豫,多一些行动。哪怕你的行动只是不经意间拍了一张照片传到网上去,说几个字,一定对你也有好处。因为这是让你能够看到,当你能够看到我们的社会很有希望,我们中华民族很有未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子女也便有了希望,这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对自己的后代负责,多关注玉德人物,多多关注,也多多看,也多多给我们提意见,多多发现,多多投票,对大家其实都有好处的,何乐而不为呢。
[主持人]本来我想请纪老师说一段总结的话,我觉得这一段就不错。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节目差不多了,两位跟我们的网友说一点儿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彭斯]其实我觉得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居多的,有句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可能有时候我们从媒体上看不到很多正面的事例,并不代表没有,只是这些事例没有传出去而已。可能一件很小的坏事,坏事总是比好事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所以大家在报纸上或者网上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反面例子,各种各样的反面教材,这也不能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堕落、已经腐化了,只是它好的一面没有引起大家关注而已。就我个人而言,我只是做了一件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掌声,我只是尽了一个儿子孝敬父母的义务,我也很感谢社会和大家对我和我家庭的关心,如果我这个事例能够成为道德榜样,我也感觉很欣慰,如果能让更多的人像我这样,不一定是割肝救母,但是如果能够让更多人尽心孝顺父母,那也是有价值的。
[主持人]彭斯这段话说的特别好,而且还给很多媒体的同道提了一个醒,包括各位网友,现在有微博这样一个好的发言的地方,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好事,我们真应该拍一个照片来多宣传。
[杨森]由于时间关系,我本来还想说我媳妇两句,刚才纪老师说子会变成老。我就希望所有父母健在或者你身边有老人的,从现在做起,从此刻做起,孝敬自己的父母,伸一把手,照顾照顾你身边需要照顾的老人,因为您的子会变成老,你现在行动是为将来储备能量。
[主持人]没关系,您再说说您的夫人。
[杨森]我能走到现在,其实我媳妇给了我很大的力量。有很多人在埋怨自己的婆婆。她照顾老人,不是亲生的,她照顾老人比我仔细。老人今天住院,压出褥疮,但是回家半个月,褥疮没有了。因为两个小时要翻身,翻身以后要消毒,消毒以后要上药,上药以后要擦粉。白天还好,晚上,两个小时要一翻身。她现在躺在床上动不了,大小便,每天要喂吃喂喝。所以你在抱怨自己婆婆对自己不好的时候,你已经够幸运了,即使不好的婆婆、不好的公公,他们其实还在呵护着你,我们想找也没有。所以还是那句话,别再埋怨,从今天做起,你可能是今天的子,明天你可能就是老了。
[纪连海]做这种节目还是很感动的,毕竟我们身边都是一些道德榜样,是玉德人物,我真是觉得他们做的挺好的。说实话,你做的所有一切,所有善事都不是为了别人,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只要大家都向他们一样做,自己的未来就会幸福很多很多。
[主持人]其实我和纪老师是一个感觉,听完他们两个人说话,咱们真是没什么话可说,任何语言在这个时候都是多余的,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自己的行动开始做起。(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