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儒学的核心精神:修身为本

  从儒学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来看,儒学的精华也是在做人这方面。现在经常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基础,集中体现在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儒学所提倡的最根本的人生价值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为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历代仁人志士的名言无不体现了这种人生价值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包含了两个深层的意义。其一,中国人并不是只顾个人,个人与群体(就现代而言是民族、国家)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有一种自我担当的意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中国人爱国主义最重要的基础。现在的年轻人多追求个人的发展,在这方面就比较薄弱了。其二,中国人的传统是把精神生命、精神追求放在个体的物质生命之上,而不把物质生命放在第一位。人要有点精神,而不是只追求物质;只要吃好、玩好,这是不可取的。从中国传统来讲,这样就是“近于禽兽”。真正做一个人,就是要有一定的精神品质,要把精神生命的追求放在第一位。这些精神、思想的源头都在《论语》。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什么是“任重而道远”,就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谓仁以为己任,一个人到世界上有自己的责任,而且责任很重。《论语?宪问》中有孔子关于君子的一段话:“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在孔子看来,要做一个君子,首先就要不断地修养自己。但儒学并不是不顾国家,只顾自己修身。修养自己是为了安人、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实际上就是平天下的意思,按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建设一个理想社会,理想社会就是大家都过得好。后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理想的追求都说明仁的内涵不只是个人修养,还包含有社会理想。有“天下为公”的理念,并为此努力,确实是任重而道远,这也成为后来的志士仁人的最高追求。这些历代的诗词语言代表了民族精神,其基础就是《论语》提出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儒学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做人之道。

  现在很多企业界精英对学习国学也有相当高的热情,这是好现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企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与传统的价值观存在冲突。那么,企业家怎么学国学,怎么学传统呢?传统的价值观能不能和如何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想,企业家经营企业,一定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律,以赢利为目标,这是肯定的。然而,就企业家个人的人生追求来说,他不应该局限于市场经济的狭隘眼光,把个人物质利益的追求当做唯一的目标。这样做也是可能的。中国古代的儒商就讲究社会责任,修桥补路,回报社会,不完全以个人利益为最高追求。这个问题需要企业界的朋友们共同来思考、解决。(清华大学教授:钱逊)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