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沟两岸的红沙岩上,洞窟层层叠叠,栈道曲折盘旋而上。石窟现存窟龛183个,造像776尊,壁画面积约900平方米。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了石窟的主体,其中唐窟占2/3以上,共计20窟,113龛。北朝的代表性作品如169窟的泥塑观音、125龛的石雕释迦牟尼和多宝佛等,均为炳灵寺石窟的艺术杰作。炳灵寺石窟雕像776尊,其中石像694尊,泥塑82尊,主要人物有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无量寿佛、弥勒佛以及各种菩萨、佛等,造型概括,手法简练,佛像均肢体半裸,衣裙飞动,姿态优雅,静中有动,比例协调,充分体现了西北地区浑厚粗犷之神韵。
     历史留下的“十万佛”
    公元304年至43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时期。304年,三国归晋之后,群雄 混战,北方的黄河流域成为“五胡”的逐鹿之地,那时候,出现了匈奴、鲜卑、羯、氐、羌 5个民族和前凉、后凉、南凉、西凉、西秦等十六国。这一时期直到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时 结束。
    鲜卑族是古代中国北方一个伟大的游牧民族,它曾驰骋于从东北大兴安岭到青海昆仑山 麓的辽阔大地上,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建立了大同平城的北魏、西宁乐都的南凉、都兰的吐 谷浑、贺兰的西夏等9个鲜卑人的政权。这支来自北方的草原民族,努力地汲取着中原的文 明,为后来隋朝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
     鲜卑人创造了伟大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炳灵寺石窟,在敦煌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作 品也非常多。这些佛像粗犷、豪放,顶天立地,也许正是鲜卑人横扫万里气势的表现。
    西秦时期的鲜卑族统治者笃信佛教,在炳灵峡中开凿了巨大的具有印度风格的佛像。公元609年,隋炀帝率40万大军过临津关到青海,降服吐谷浑,疏通了丝绸之路,汉文化迅速西渐。北魏时期的窟龛现存30余个,这些佛像已经流露出汉文化淳朴凝重的气质。
    公元7世纪的时候,吐蕃开始进入巅峰时期,松赞干布兼并了十几个部落,建立了青藏高原第一个统一的政权——吐蕃王朝。松赞干布积极地同西部发达的象雄王国、北方强悍的吐谷浑、南部神圣的尼泊尔和东方强盛的唐王朝建立联系,吸取先进民族的长处,并用联姻的方式推动了吐蕃社会的进步。

   2  3  4